2020年(nian)9月3日(ri),是(shi)中(zhong)国人(ren)民抗日(ri)战争暨世界反法(fa)西斯战争胜(sheng)利75周年(nian)纪念日(ri)。在船(chuan)舶(bo)(bo)工(gong)业有这(zhei)样一群人(ren),他(ta)们(men)于(yu)山(shan)河(he)破(po)碎之时,铁肩(jian)担兴(xing)亡道(dao)义。他(ta)们(men)于(yu)民族振兴(xing)之际,妙手绘船(chuan)舶(bo)(bo)蓝图。他(ta)们(men)就是(shi)船(chuan)舶(bo)(bo)工(gong)业抗战老兵。
1945年1月,曲德兴参加革命,194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党龄75年。今年,曲老100岁,是沪东中华离休干部中最年长的老同志。
曲老荣立(li)三等(deng)功(gong)4次,四等(deng)功(gong)1次,获解(jie)放(fang)奖章,授(shou)少校军衔。抗日战(zhan)争(zheng)时(shi)期(qi),任(ren)(ren)(ren)(ren)山东(dong)军区(qu)北海军分(fen)区(qu)鞋厂(chang)工人、班长、分(fen)队长。解(jie)放(fang)战(zhan)争(zheng)时(shi)期(qi),任(ren)(ren)(ren)(ren)山东(dong)军区(qu)北海军分(fen)区(qu)教(jiao)导营学(xue)员(yuan)北招指(zhi)挥部(bu)干事(shi)、副(fu)政治指(zhi)导员(yuan)。此后,相继(ji)担(dan)任(ren)(ren)(ren)(ren)101师炮团1营指(zhi)导员(yuan),长山水井区(qu)2团团部(bu)指(zhi)导员(yuan)、组织干事(shi),海军第六文化速(su)成中学(xue)学(xue)员(yuan),3中队教(jiao)导员(yuan),北海舰队司令部(bu)通讯枢组部(bu)副(fu)政委、政委。1964年(nian)5月(yue)任(ren)(ren)(ren)(ren)六机部(bu)九院政治部(bu)办公(gong)室主任(ren)(ren)(ren)(ren),1972年(nian)8月(yue)任(ren)(ren)(ren)(ren)沪东(dong)造(zao)船厂(chang)人事(shi)组、保卫组组长,政治部(bu)副(fu)主任(ren)(ren)(ren)(ren)。
谭清,广东省台山市白水人,华侨工人家庭。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革命,在广东珠江纵队负责宣传和妇女工作。1946年6月被组织派到香港,负责华侨工作,为部队筹资作出了积极贡献。
1979年2月(yue),谭清调到(dao)广(guang)州(zhou)市文冲船厂(chang)任(ren)厂(chang)顾问(wen),先(xian)后获得(de)船厂(chang)“劳动(dong)模范(fan)”、“先(xian)进工作(zuo)者”、“优(you)秀党员(yuan)”,以及船舶总公(gong)司(si)、广(guang)州(zhou)市、广(guang)东省(sheng)“优(you)秀离休干(gan)部”等荣(rong)誉。
“我不到18岁就参军了。之前在家里绣花,不识字,没有饭吃,整天饿肚子,部队里给饭吃。当时,我们的首长是许世友,我们属于胶东军区。小鬼子很残忍,在村里,将刺刀刺穿小孩子举起来。记忆最深刻的是日本鬼子扫荡马石山(位于山东乳山市),我现在还恨他们!”
祖籍山东的王永兰与千千万万胶东军区军人英勇抗日,从山东蓬莱到烟台,从青岛到济南,艰苦奋战五年后,赢得胜利。抗战期间,王永兰被授予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回忆起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王永兰仍记忆犹新。她说:“打仗,就是要不怕死,越怕死越糟糕。”
抗(kang)战胜利后,王永兰转业(ye)到广(guang)州海运局。1955年(nian)开始,王永兰到广(guang)州造船厂工作,是建厂初期的(de)第一(yi)批拓荒者。
1944年6月,杨来参加革命,194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副排长、排长、连长、副营长、营长、团参谋长。
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在八路军冀东军区14团参加战斗,身上多处负伤,膝关节曾经被子弹打穿,腰部、背部和右胸前仍有弹片痕迹,为抗战胜利作出了贡献。此后,他还参加了解放战争之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在湖南启北战役中荣立三等功1次。
1961年(nian),他(ta)进入(ru)国防部(bu)第七(qi)(qi)研究(jiu)院,先后在七(qi)(qi)〇一(yi)(yi)所(suo)、七(qi)(qi)一(yi)(yi)三所(suo)、七(qi)(qi)一(yi)(yi)七(qi)(qi)所(suo)工作(zuo),历任研究(jiu)室副主任、基建(jian)办公室主任、七(qi)(qi)一(yi)(yi)七(qi)(qi)所(suo)副所(suo)长,1983年(nian)8月离休(xiu),为海军装备现代化建(jian)设(she)作(zuo)出(chu)了重要贡(gong)献。
抗日战争爆发后,年仅15岁的姚庆荣在河北省安平县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安平县武装大队一区区分会妇女武装部长,由此投身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武装斗争中。
抗战时期,姚庆荣不畏日军的穷凶极恶,英勇奋战,后又响应党的号召由明转暗,从事地下工作,秘密传递情报信息,协助主力部队取得了打击日寇保卫战的最终胜利。解放战争时期,她跟随刘伯承第二野战军南下,奋勇抗敌、征战南北。
1952年,她来(lai)到广(guang)州(zhou),在(zai)广(guang)州(zhou)造船(chuan)(chuan)厂(chang)保(bao)卫科(ke)工作,为维护广(guang)州(zhou)造船(chuan)(chuan)厂(chang)建厂(chang)初期的(de)(de)(de)安全稳定(ding)作出了突出贡献。1969年,她再次(ci)响应(ying)党的(de)(de)(de)号召,前(qian)往广(guang)西梧州(zhou)支援三线建设(she),担任东方红(hong)机械(xie)厂(chang)(现中(zhong)船(chuan)(chuan)华南船(chuan)(chuan)舶(bo)机械(xie)有限公(gong)司)党委委员,成为该厂(chang)的(de)(de)(de)第一批拓荒(huang)者。
1942年,荣青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在晋绥军区八分区城工部开展对敌工作;1945~1949年,在部队参加过晋中战役、绥远战役、晋北战役、吕梁战役等;1949年,参加南下工作队,进入湖南省长沙市,接管中国人民银行长沙分行任代理行长;1953~1957年,调任武昌造船厂财务科副科长;1962年,调任广州黄埔造船厂财务科长;1981年,光荣离休。
“衷心希(xi)望(wang)祖国繁荣(rong)昌盛,世界和(he)平!” 荣(rong)青(qing)说。
王子芳出生于山东省昌邑县的一个贫困家庭,小时候的他目睹了日军压迫下贫民饥寒交迫、生命随时受到威胁的状况,燃起了抗日的决心。
1945年(nian),王(wang)子(zi)(zi)芳(fang)(fang)跑到离家八十(shi)里的地方参(can)加(jia)了抗日(ri)军队。1945~1950年(nian)间,王(wang)子(zi)(zi)芳(fang)(fang)随(sui)部队辗转(zhuan)于河(he)北、北京、天津、江西等(deng)地,在(zai)(zai)抗日(ri)战争和(he)解放战争中贡献(xian)了自己的力量,多次立功受表彰。1953年(nian)后(hou),王(wang)子(zi)(zi)芳(fang)(fang)从事海军机关工作(zuo),后(hou)转(zhuan)入七〇六(liu)所(中国船(chuan)舶集(ji)团(tuan)七一五(wu)所前身)基(ji)建处任副(fu)处长,成为军工院所的一员。在(zai)(zai)七〇六(liu)所期间,他先(xian)后(hou)在(zai)(zai)基(ji)建处、六(liu)〇工厂(chang)、后(hou)勤处等(deng)部门(men)任职(zhi),1979年(nian),先(xian)后(hou)任临时党委常委、副(fu)所长和(he)党委副(fu)书记(ji)、副(fu)所长等(deng)职(zhi)务(wu)。
黄宝传出生于山东临沂,1943年加入北于村抗战儿童团,参与麻雀战、地雷战,1964年进入471厂为国防海军事业贡献力量。
黄宝传回忆说:“1943年,我参(can)加北于村(cun)儿(er)童团,拿着红(hong)樱枪(qiang)站岗(gang)、放哨,为八(ba)(ba)路(lu)军(jun)(jun)送信。”那(nei)时候,八(ba)(ba)路(lu)军(jun)(jun)将民兵、青(qing)年团、妇(fu)联都组(zu)织发动(dong)起来,壮大了(le)抗战(zhan)力量。八(ba)(ba)路(lu)军(jun)(jun)通过办(ban)培训班组(zu)织大家学(xue)习,学(xue)习识字(zi),学(xue)习抗战(zhan)防(fang)敌(di)知识。要(yao)防(fang)止(zhi)敌(di)人过来抢(qiang)粮食,有(you)的藏起来,有(you)的转运走(zou)。民兵组(zu)织想办(ban)法打日(ri)本鬼子,用麻雀战(zhan)、地雷(lei)战(zhan),去(qu)消耗、打击(ji)敌(di)人,扩(kuo)大自(zi)己的力量,有(you)效巩固了(le)抗日(ri)根据地。
李国钧出生于河北省承德市,1945年参军,参加冀中反“扫荡”,1958年参与武汉锻造厂建设,成为一名普通职工,为国防海军事业奋斗30年。
在冀中反“扫荡”期间 ,李国钧参加了八路军抗击日军的战斗。当时,大家拿着汉阳造,每人配10发子弹,4颗手榴弹,子弹打完、手榴弹用完,就到死人堆里找弹药。在一次大的战斗中,李国钧活了下来,但一块参军的两名同乡牺牲了。
李国钧说:“冬天打战,饿了吃随身带的炒的半生不熟的小米干粮,渴了就地抓把雪吃。受伤了,没有药,简单包扎一下,继续打,包扎用过的布条,洗了还要留着用。”
为了开展(zhan)对敌斗争,冀中的乡亲们和(he)李国钧所在的部队(dui)一起,将冀中平原的地形改造(zao)成(cheng)了“丘陵”,把(ba)道路(lu)挖成(cheng)道沟,既隐敝了抗(kang)日军民行动(dong),又给日军转运军事设备(bei)造(zao)成(cheng)困难,最终实(shi)现了冀中抗(kang)战的伟(wei)大胜利。
杨布出生于江苏省涟水石湖镇外口村,1942年参加革命,抗战时期转战苏北平原,参加过攻克阜宁、淮安等一系列战斗。抗战胜利后,1945年挺进东北,参加过著名的四平战役;1948年底,参加平津战役、攻克天津,会师金汤桥;1949年3月南下,风雨兼程追穷寇,直捣广州,解放华南重镇广州。1966年转业至471厂,为海军建设服务,1986年离休,历任党委宣传部长、471厂副厂长等职务。
1943年3月,日本鬼(gui)子集中2万多兵(bing)力,对苏北盐阜地(di)区进行(xing)扫荡(dang)。新(xin)四(si)军军部、华东局任命(ming)新(xin)四(si)军三师副师长张爱萍全权指(zhi)挥(hui)反扫荡(dang)。杨(yang)布回(hui)忆说:“当(dang)时,我指(zhi)挥(hui)部队迅(xun)速(su)迂回(hui)敌后(hou),一举歼(jian)灭敌人500多。”
1943年,英国向中国转让一批海军舰艇,“重庆”号巡洋舰是这批舰艇中主要的一艘,汪南潜应召接收舰艇“重庆”号。1949年2月17日,“重庆”号“解委会”成员决定在停泊中起义,汪南潜毅然参加“重庆号”起义。
转业后,汪(wang)南(nan)(nan)潜在中(zhong)船航海(hai)前身原上海(hai)航海(hai)仪器厂继续为海(hai)军事业作贡献。汪(wang)南(nan)(nan)潜曾立三(san)等功1次,曾出席过全国机械工(gong)业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被(bei)评为“上海(hai)市五(wu)好职工(gong)”,1983年当选为上海(hai)市第(di)八(ba)届人大代表。
1945年5月,新四军第七师成立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皖江区第10分校,从《大江报》得到消息的芦前林不顾母亲的反对,毅然决定加入革命队伍,并顺利通过考试,投入了这所培养人锻炼人的革命熔炉。
1945年6月1日,芦前林参军。1945年11月,芦前林被分配到新四军第七师十九旅五十七团司令部参谋处,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他先后隶属于新四军第七师、山东野战军、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经历了莱芜战役、胶河战役、莱阳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著名战役,参加了数十场战斗。在胶河战役中,芦前林任师部参谋,战后被授予三等功;在淮海战役中,曾遭遇国民党飞机队,在密集的轰炸中沉着应对,躲避炸弹,最终得以逃生。
之(zhi)后,他被(bei)分配到第(di)七(qi)(qi)〇六所(中国船(chuan)舶集团七(qi)(qi)一(yi)五所前身(shen)),长(zhang)期从事政治工(gong)作,为三线艰苦条件(jian)下的政治工(gong)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15岁时,李树桢在村里的八路军介绍下,加入山东胶东军区学共团,成了儿童团团长,主要工作是在敌后的农村和学校进行抗战宣传,并协助八路军埋地雷、站岗放哨等。
1943年秋季,日寇进行了惨无人道的第三次“大扫荡”,烧毁村庄,滥杀无辜。当时条件异常艰苦,天寒地冻时,李树桢仍单衣御寒,为八路军通风报信。
1944年,李树桢和6位八路军隐蔽在村子里的一位老婆婆家里。拂晓时分,从马路边的炮楼里走出了几十个日寇和伪军。听到鬼子们仓促的脚步声时,年轻的李树桢握紧手榴弹,跟随八路军一起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最终成功突围。
1945年2月,李树桢进入山东省抗日军政大学进行军事训练和政治学习。抗战胜利后,李树桢又经历了平津战役、南下渡江、解放海南岛等战役,并获独立自由奖章和三级解放勋章。
1972年,李(li)树桢进入七二(er)二(er)所工作,先后(hou)任(ren)政(zheng)治部副(fu)主任(ren),党委副(fu)书记(ji),1984年离休(xiu)。
1945年1月自愿参军时,顾发祥还只有16岁,在华东军区(新四军)司令部通信连当司号员。“嘀嗒嗒嘀……”时隔75年了,这些旋律顾发祥仍记忆犹新。
1945年5月,顾发祥成了华东野战军的一名通讯员,主要工作是为部队传递机要文件。“当时挑选通讯员非常严格,最重要的前提是政治可靠。”说起当通讯员时,顾发祥感到颇为自豪。抗战期间,顾发祥所在的部队采取游击战术在县城、乡镇与鬼子周旋,进行了多次残酷的战斗,仗一打完部队就走。当时通信条件十分有限,重要文件的传递就靠通讯员来完成。顾发祥身上带着手枪、手榴弹和刺刀,一行两人经常光着脚,冒着生命危险穿过鬼子的封锁区。
抗战胜利后,顾发(fa)祥成为(wei)警(jing)卫(wei)员,并于(yu)1948年(nian)入(ru)党,参加(jia)了淮海战役、解放(fang)上海、福建剿匪等(deng)战役。解放(fang)战争期间,获三等(deng)功1次,四等(deng)功多次;1955年(nian),荣(rong)获解放(fang)勋(xun)章。1968年(nian),顾发(fa)祥进(jin)入(ru)七(qi)二二所工作,1984年(nian)离休。
1944年,年仅14岁的刘晖参加了广东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日本投降后,1946年6月,她随部队编入华东野战军成立两广纵队,在3年解放战争期间,任两广纵队司令部前线电台报务员,在战火纷飞中出色完成任务。
刘晖共参加过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1949年,她南下到广州,在中南军区司令部,南海舰队司令部通讯台工作,转业地方后,1962年调入黄埔造船厂工作至离休。
“祖国强(qiang)大(da),人民幸福,来(lai)之不易,不忘初心(xin),牢(lao)记历史。”刘晖说(shuo)。
江苏省海门县的袁锡康于1945年8月参加革命,194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袁锡康成为了东南警卫团海南区队战士。解放战争时期,他在江苏海门海南区队、游击队、武工队英勇作战,此后进入华中七分区军政干校学习,成为东南警卫团班长,后来又担任汇通区队党支部副书记。
新中国成立后,袁锡康任南通军分区保卫科干事,海军政治学校学员,海军南海舰队后勤政治部秘书,181舰政委,潜艇十二支队“新中国15号”“武昌六号”艇副政委,青岛快艇基地军械科政治协理员,授大尉军街。
1964年(nian)5月转业,袁锡康在沪东造(zao)船厂分别(bie)担任造(zao)机车(che)间、起(qi)重运输队(dui)党总支书记、培训外国实(shi)习(xi)生(sheng)办公室主任。1990年(nian)2月离休(xiu)。
1945年7月(yue)(yue),钱凌白参加新(xin)四军;1945年9月(yue)(yue),参加全国(guo)(guo)著名的(de)少儿革命团(tuan)体新(xin)安(an)旅行(xing)团(tuan)(简称新(xin)旅),从事抗(kang)日宣(xuan)传和组织(zhi)儿童团(tuan)的(de)工作(zuo)。新(xin)中国(guo)(guo)成立后,钱凌白为我国(guo)(guo)第一(yi)艘核(he)潜艇(ting)(ting)的(de)研究设计工作(zuo)付出了(le)大量心血(xue)。之后,他又主持了(le)第一(yi)代攻击型核(he)潜艇(ting)(ting)后续艇(ting)(ting)(定型艇(ting)(ting))的(de)改进方案设计,并参加了(le)我国(guo)(guo)第一(yi)代弹道导(dao)弹核(he)潜艇(ting)(ting)的(de)水下发射试验。
1945年8月,12岁的徐志参加八路军鲁中军区三分区进军剧社。由于年龄小,徐志的抗日武器就是“宣传抗战、动员抗战、鼓舞士气打日本鬼子”。如今,87岁高龄的他仍能抑扬顿挫、准确无误地唱出抗战时期沂蒙老区流行的地方小调:“春天来了万物都发青啊!咱们的庄户人啊,家家忙春耕呀。常路城的汉奸队呀,吓得撤了兵啊!”
1947年,经过鲁中军区抗日子弟小学短暂学习培训后,徐志进入华东军区机要处做机要工作,参加了渡江战役、解放华中南、解放大西南等战役。1948年9月,徐志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0年7月1日入党。
1951年3月,徐志从云南调到朝鲜战场,投入到了抗美援朝5次战役中。在惨烈的朝鲜战场上,徐志的右臂被机关炮打穿,双腿冻伤险些被截肢。
1953年,徐志从朝鲜(xian)战(zhan)场(chang)上(shang)归来(lai)进入(ru)二(er)机(ji)部(bu)(bu)工作,最终从六机(ji)部(bu)(bu)离(li)休。
中国船舶人
将传承这不朽的抗战精神
矢志国防
为建设海洋强国
建设世界一流军队作出更大贡献
向船舶工业抗战老兵致敬!
抗战老兵
邀请你一起唱沂蒙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