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者 按
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
11月24日上午,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受到表彰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致以诚挚的问候。
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于千千万万人之中,中国船舶集团8位劳动者,获评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陈景毅
江南造船船舶电焊(han)工特(te)级技师、上海市(shi)焊(han)接首(shou)席技师、全国技术(shu)能手,享受国务院政府(fu)特(te)殊津贴专(zhuan)家,曾荣(rong)(rong)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deng)荣(rong)(rong)誉。
从业30年,从试验到投产,陈景毅参建产品之多、掌握焊接方法之全当属江南造船第一人,他亲身参与了大型水面、水下及科考系列等多型船舶的建造,攻克了多项重大工程关键技术难题,是名副其实的大国重器的“焊”卫者。
他(ta)潜心钻研(yan)焊(han)(han)(han)接(jie)技艺(yi),勇于改革创新。他(ta)在(zai)国(guo)内首次采用(yong)(yong)同步焊(han)(han)(han)、退火焊(han)(han)(han)等特(te)殊焊(han)(han)(han)接(jie)方法成(cheng)功解(jie)决(jue)焊(han)(han)(han)接(jie)难题(ti);首次应用(yong)(yong)MIG焊(han)(han)(han)接(jie)方式,采用(yong)(yong)无(wu)间隙一次单面焊(han)(han)(han)双面成(cheng)型(xing)焊(han)(han)(han)接(jie)技术,成(cheng)功焊(han)(han)(han)接(jie)5毫(hao)米(mi)厚度不锈钢管;成(cheng)功研(yan)制(zhi)无(wu)余(yu)量建造了国(guo)内最大的(de)TAI合金船体分段(duan)并突破(po)性解(jie)决(jue)了焊(han)(han)(han)接(jie)保护难题(ti);参与管控焊(han)(han)(han)机的(de)研(yan)发,运用(yong)(yong)数字化技术,把焊(han)(han)(han)接(jie)工作要素有(you)机地(di)融为一个系(xi)统进行有(you)效(xiao)管理(li)。
马瑞云
大船集团研(yan)究员级高级工程师,船坞总(zong)装三(san)部(bu)/军品总(zong)装二部(bu)部(bu)长(zhang)、党(dang)委书记,主持完成首(shou)艘国产航(hang)母山东舰总(zong)装建造任务,辽宁(ning)舰4次航(hang)海试验保障及港内停(ting)泊保修任务,主持建造30万吨(dun)超大型油船(VLCC)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bu)奖”二等(deng)奖,曾荣获全国五一劳(lao)动奖章等(deng)荣誉(yu)。
马瑞云率领团队顺利完成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总装建造任务,按照“总装建造,区域安装,系统调试”的建造策略,采用“壳舾涂一体化”造船方式,制定了分段预舾装、总段舾装、盆舾装的制造流程,形成了完整的航母建造、试验和工艺体系,积极探索并建立了航母现代化造船模式。
在总结辽宁舰续建(jian)经验基础上(shang),进(jin)一步形成航母巨(ju)系统工程(cheng)组织管(guan)理(li)体系,完(wan)善涵盖(gai)建(jian)造、质量、安全、保密等(deng)方面(mian)的管(guan)理(li)制度,培养(yang)了一大批(pi)航母研(yan)制、建(jian)造、试验及管(guan)理(li)的专业人(ren)才(cai)队(dui)伍(wu)。
何江华
沪东中华LNG总建(jian)造师,曾(ceng)获“上海市劳(lao)动模范”“全国五一劳(lao)动奖(jiang)章”等(deng)荣誉。
让中国液化天然气(LNG)船建造技术、质量、周期,在最短时间里名列前茅,让中国建造的LNG船成为大洋上的“中国荣耀”,是他最大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何江华带领团队不断探索创新,从第一代蒸汽透平LNG船,到如今第四代双燃料低速机XDF/ME-GI型LNG船,创造了世界LNG船建造史上多个中国第一,成功交付25艘LNG船,为保障我国能源战略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他(ta)带领(ling)团队在国内(nei)首(shou)创了LNG船双艉鳍线(xian)型、全排量再(zai)液(ye)化装(zhuang)置组(zu)合(he)天然气(qi)(qi)焚烧塔的(de)(de)蒸(zheng)发(fa)气(qi)(qi)处理(li)系统、圆(yuan)锥形双斜坡设计轴承(cheng)的(de)(de)双轴系设计、基(ji)于(yu)货舱(cang)蒸(zheng)发(fa)率(lv)的(de)(de)多台(tai)发(fa)动机(ji)自适(shi)应油气(qi)(qi)供给配(pei)比技术(shu)、LNG船基(ji)于(yu)舱(cang)压(ya)稳定(ding)的(de)(de)发(fa)电机(ji)组(zu)功率(lv)和(he)推进功率(lv)双向自动调节技术(shu),抢(qiang)占了LNG船建造的(de)(de)一系列技术(shu)制(zhi)高点。
董鹏
平阳重工车工(gong)高级(ji)技(ji)师、享受国(guo)(guo)务院政府特(te)殊津贴专家(jia)、山(shan)西(xi)省(sheng)委联系(xi)的(de)高级(ji)专家(jia),曾获(huo)全国(guo)(guo)五一劳(lao)动奖章、全国(guo)(guo)技(ji)术能(neng)手、山(shan)西(xi)省(sheng)特(te)级(ji)劳(lao)动模范、国(guo)(guo)防(fang)科技(ji)工(gong)业(ye)技(ji)术能(neng)手等荣誉称号。
董鹏精通各种特殊材料、异形材料特别是薄壁件的车削加工,其操作方法被誉为“董氏加工法”。
近年来,他在多种型(xing)号(hao)产(chan)品科研生产(chan)中攻(gong)克数(shu)十项关键(jian)零部件的(de)加(jia)(jia)工难题,为我(wo)国国防建设作(zuo)出(chu)了突出(chu)贡献。他曾夺得(de)第二届(jie)全(quan)国职(zhi)工职(zhi)业技能大赛车(che)工第六名(ming)。他领衔的(de)“国家(jia)级技能大师(shi)创(chuang)新工作(zuo)室”和全(quan)国工人(ren)先锋号(hao)班组,挖掘推广先进操作(zuo)法,承担加(jia)(jia)工攻(gong)关课题,取得(de)60余项技术(shu)创(chuang)新成果,创(chuang)造经济效益(yi)多达1000余万(wan)元。先后培养出(chu)三晋(jin)技术(shu)能手3人(ren),高级技师(shi)9人(ren)。
王平
七〇八所副总工(gong)程师(shi)、研究员(yuan)、博士生导(dao)师(shi),享受(shou)国务院政(zheng)府特殊(shu)津贴专家,2016年入选上海(hai)领军人(ren)才(cai),曾获“国防科技(ji)(ji)进步(bu)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军队科技(ji)(ji)进步(bu)奖二等奖2项。
王平长期奋斗在舰船总体研发设计工作第一线,在舰船总体设计和科研、舰船装备及技术体系论证规划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工程经验并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果。在担任某型登陆舰、某型救生船副总设计师,某型搜救艇和某型保障船总设计师期间,王平攻克了许多重大技术难关,为我国海军舰船装备的跨越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王平(ping)在(zai)科(ke)研(yan)任务繁重的(de)情况下,任劳任怨,充分(fen)弘扬(yang)“爱岗(gang)敬业、争创(chuang)一流、艰苦奋(fen)斗、勇于创(chuang)新、淡(dan)泊名(ming)利、甘(gan)于奉(feng)献”的(de)劳模精神(shen),在(zai)科(ke)研(yan)生产工(gong)作中树立了良(liang)好的(de)榜样。参加工(gong)作以来,王平(ping)笔耕不辍,近年来在(zai)《中国(guo)造船(chuan)》《系统仿真(zhen)学报》等学术(shu)刊物(wu)发表(biao)高等级(ji)论文多(duo)篇,同时也为(wei)我国(guo)舰(jian)船(chuan)事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de)后备人才(cai)。
王海川
七一六所高级技术(shu)专家(jia)、研究员,我国舰载武器系统专业带头人(ren)及(ji)行业知名专家(jia)。
自参加工作以来,王海川一直从事军工科研开发工作,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为海军装备建设及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先(xian)后获(huo)(huo)得“国防科技进步奖(jiang)(jiang)”一(yi)等(deng)奖(jiang)(jiang)2项,省部(bu)级一(yi)等(deng)奖(jiang)(jiang)1项、二等(deng)奖(jiang)(jiang)4项、三等(deng)奖(jiang)(jiang)5项。2006年(nian)(nian)荣获(huo)(huo)“连(lian)云港市劳动模(mo)范(fan)”称(cheng)号,2007年(nian)(nian)荣获(huo)(huo)江苏省五一(yi)劳动奖(jiang)(jiang)章,2008年(nian)(nian)入选(xuan)“新世纪百(bai)千(qian)万人才(cai)工程(cheng)”国家级人选(xuan),2012年(nian)(nian)荣获(huo)(huo)“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tie)专家”称(cheng)号,2016年(nian)(nian)荣获(huo)(huo)江苏省劳动模(mo)范(fan)称(cheng)号。
黄汉龙
中船动力有限公司副总工(gong)程(cheng)师(shi)(shi),研究员级(ji)高(gao)级(ji)工(gong)程(cheng)师(shi)(shi),柴油机专业专家级(ji)人才,曾荣获全(quan)国五一劳(lao)动奖章荣誉(yu)。
黄汉龙曾组织完成多种新型船用柴油机及机组的开发研究、产品技术消化吸收和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研制;完成国内首套L23DF微引燃双燃料样机生产并成功实现产业化;组织承担国家工信部低速机重大专项6CX40DF新机型研发,以及国家工信部大型邮轮创新专项“邮轮动力及辅助系统集成”技术攻关,为公司的创新发展及国家重大装备的技术攻关作出杰出贡献。
“十(shi)三五”期间为(wei)有效推进(jin)公司(si)高质量发(fa)展,他带领团队在船舶动力主推进(jin)系统集(ji)成(cheng)、海工(gong)大功率(lv)电站系统开发(fa)等(deng)多个(ge)(ge)方面,成(cheng)功开发(fa)出双燃料发(fa)动机(ji)、大功率(lv)移(yi)动电站、SCR尾气(qi)后(hou)处理(li)装(zhuang)置等(deng)多项(xiang)技术创新(xin)(xin)成(cheng)果;先后(hou)获得国家高新(xin)(xin)技术产品、省(sheng)、市科(ke)技进(jin)步奖、以及机(ji)械工(gong)业科(ke)技进(jin)步奖等(deng)多个(ge)(ge)奖项(xiang),国产化项(xiang)目为(wei)公司(si)降(jiang)本(ben)数(shu)千万元(yuan)。
张增成
安柴公司设(she)备及资产部维(wei)修电工高级技(ji)(ji)师(shi),曾荣获全国技(ji)(ji)术能手、安徽省劳动模范(fan)、安徽省十大能工巧匠、安徽省技(ji)(ji)术领(ling)军人才、安徽省国防科技(ji)(ji)工业劳动模范(fan)等荣誉称号(hao)。
1991年,张增成进入安柴公司机械加工车间,成为了一名车工。工作时间,他虚心的向师傅讨教;业余休息时间,他就一头扎进书本,学习机械制造方面的知识。1995年,设备部招聘一名设备维修电工,张增成果断报名,并如愿由一名车工成为了一名数控设备维修电工。
如今,面对“精、大、特(te)”设(she)备(bei),无(wu)论哪台数控设(she)备(bei)出(chu)现问(wen)题(ti),张(zhang)增成都能(neng)靠过硬的(de)(de)本(ben)领快速地把问(wen)题(ti)解决(jue)。“我年轻时,觉得实践多了(le),就熟(shu)能(neng)生巧,但现在是数字(zi)化电(dian)子信息时代,只有学好(hao)理论知识,研究好(hao)设(she)备(bei)运作的(de)(de)基本(ben)原(yuan)理,才(cai)能(neng)面对更多高水平高要(yao)求的(de)(de)工作。”从事电(dian)气设(she)备(bei)维修多年后,张(zhang)增成对此深有感触。
鲜花因汗水而绽放!
事业因奋斗而勃兴!
船舶因你们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