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 2021年全国先进女职工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 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中国船舶集团共有4位女职工获评 全国五一巾帼标兵 她们分别是:
董惠丽
平阳重工质量保障部高级技术专家、质量管理室主任
杨咏华
中国海装供应链管理中心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颜俐
七〇一所研究员
程红蓉
中(zhong)国船(chuan)舶科(ke)学(xue)研究(jiu)(jiu)中(zhong)心上海分部船(chuan)舶设计党支部书记、总舾科(ke)科(ke)长(zhang),研究(jiu)(jiu)员
作为平阳重工质量管理体系的一线负责人,她鞠躬尽瘁、脚踏实地。工作26年来,董惠丽先后获得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全国QC成果优秀奖、5项省部级获奖QC成果,21篇省部级获奖论文;多次参加平阳重工质量管理体系策划工作,编制管理制度近百份;搭建了以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为主线,业务质量管理细则为支撑的质量管理体系架构。
作为平阳重工唯一的国家级QC评委,她孜孜不倦、言传身教。她牵头制定了QC小组活动管理办法,将QC小组活动作为全员参与质量管理与改进的平台;创新设计了20余种表格,纳入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不断学习,科学运用工具,解决了生产中多项技术质量难题。
她岗位奉献、荣(rong)誉(yu)等身(shen)(shen),先后获评中国(guo)(guo)船(chuan)舶集(ji)团质量管理先进(jin)工作者、山西(xi)省(sheng)(sheng)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推进(jin)者、山西(xi)省(sheng)(sheng)国(guo)(guo)防科技(ji)工业(ye)劳动(dong)模范、山西(xi)省(sheng)(sheng)五(wu)一(yi)劳动(dong)奖章、全(quan)国(guo)(guo)五(wu)一(yi)巾帼标兵等荣(rong)誉(yu)称(cheng)号,累累硕(shuo)果见证了她投身(shen)(shen)国(guo)(guo)防事(shi)业(ye)走过的坚(jian)实步伐。
在中国海装,有一个将一股子拼搏精神如钉子般砸进人生的“铁娘子”,她叫杨咏华。在进入中国海装的第二年,作为结构设计工程师的她,在国内无生产经验成熟的零部件供货厂家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寻找到了一家供应商,入驻厂家全程技术指导,保障了第一台机架按时产出,为中国海装首台也是国内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兆瓦风电机组的成功下线立下了汗马功劳。
绿色低碳采购是中国海装履行社会责任的庄严承诺,她牵头成立了绿色供应链管理项目组,积极倡导绿色设计、绿色采购。她充分发挥总体集成单位的企业主体作用,全力打造绿色供应链,通过持续不断地努力,她牵头成功申报了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项目,让中国海装成为重庆市唯一一家成功入选国家工信部名单的单位。
在2020年风电“抢(qiang)装(zhuang)潮”白热化的(de)物(wu)(wu)资(zi)抢(qiang)夺战中(zhong),她带领部门员工克服新冠肺炎(yan)疫情(qing)影响(xiang),迎难(nan)而(er)上(shang),深入100余家供应(ying)商现场,补短板、堵(du)漏(lou)洞、强(qiang)弱项(xiang),完成年度物(wu)(wu)资(zi)交(jiao)(jiao)付(fu)策划(hua)。在她的(de)带领下,中(zhong)国海(hai)(hai)装(zhuang)较其(qi)他主机厂商提前一(yi)个月完成物(wu)(wu)资(zi)交(jiao)(jiao)付(fu)任(ren)务,确保了(le)4万余项(xiang)物(wu)(wu)资(zi)齐套交(jiao)(jiao)付(fu),为中(zhong)国海(hai)(hai)装(zhuang)完成“双(shuang)百亿(yi)”目(mu)标作出(chu)了(le)突出(chu)贡献(xian)。
30余年来,颜俐多次获得国防科技进步奖等奖项,荣获“湖北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湖北省三八红旗手”等称号。一份份荣誉承载着她的心血、见证着她的用心与执着。
荣誉的取得是不知凡几的付出,繁忙的工作是她的常态,她常笑称儿子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对家人她心怀愧疚,对工作她却始终无怨无悔。不论实地调研,还是在船厂配建配试,爬二十多米高的脚手架、钻只容得下一人爬行的狭小结构,对她来说都是家常便饭。
三(san)十(shi)多(duo)年的(de)(de)(de)(de)职(zhi)业生(sheng)涯,每天(tian)与(yu)颜俐(li)相伴的(de)(de)(de)(de)是一摞(luo)摞(luo)的(de)(de)(de)(de)图纸(zhi)文(wen)件(jian)、一串(chuan)串(chuan)的(de)(de)(de)(de)试(shi)验(yan)数据、一个接一个的(de)(de)(de)(de)困(kun)难(nan)和问(wen)题,还有办(ban)公(gong)桌前没完没了的(de)(de)(de)(de)忙碌身影。但(dan)她的(de)(de)(de)(de)人生(sheng)平(ping)凡却不(bu)平(ping)淡,曾问(wen)她最想(xiang)干的(de)(de)(de)(de)事情(qing)是什么,“尽我全力给祖国(guo)伟大的(de)(de)(de)(de)海上(shang)长城再(zai)添(tian)一块砖(zhuan),再(zai)递一块瓦吧”,她如是说。愿(yuan)你付出(chu)甘之(zhi)如饴,所得归于欢喜。
作为我国绿色智能船舶学科带头人,程红蓉主持完成了多项高技术船科研项目,为推进我国绿色智能船舶技术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她长期扎根科研一线,始终瞄准先进造船关键技术,曾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授权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4项、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EI收录9篇);荣获2015~2016年度上海市科技系统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多次获得单位嘉奖;所在班组荣获“2013年上海市巾帼文明岗”、所带团队2019年被评为“上海市科技系统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多年来,程红蓉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钻劲、韧劲,在高技术船舶科研领域逐渐崭露头角,多项创新成果被高度认可。她主持了高技术船舶科研及民船技术服务等二十余项;主持了超大型油船组系试验方案确定和模型试验实施工作,提出了超大型油船和散货船组系生成方法;在国家节能减排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率先开展EEDI指标机理性研究工作,国际上首次提出了EEDI基线簇和EEDI基面的新概念,给出了基面的函数形式,为我国的IMO专家谈判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国内率先开发了极地船舶概念设计优化方法,牵头梳理了极地航行船舶的主要技术问题。
宝剑锋从磨(mo)砺出,梅花香自苦(ku)寒(han)来。程红蓉(rong)用执著奉献,实(shi)现着(zhe)海洋(yang)强(qiang)国(guo)(guo)强(qiang)军的(de)梦想,用脚踏实(shi)地,守护着(zhe)我们的(de)国(guo)(guo)泰民安,展现着(zhe)新时代女性(xing)的(de)巾帼风采!
在祖国大地上
有无数个她们
用奋斗成就梦想
用实干铸就幸福
向她们致敬!
为她们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