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中旬,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中船动力接到某出口几内亚项目的客户维保通知,而当时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尚在严控期,国外疫情相继发生,到几内亚进行售后服务要承担很大风险,但中船动力相关部门员工王庆学和尹旭明第一时间响应号召,毅然登上了飞往几内亚的最后一次航班……
今天的“你好,船(chuan)舶(bo)人”,我(wo)们就(jiu)来认识一下(xia)他(ta)们。
左:王庆学 右:尹(yin)旭明(ming)
王庆学:发明创造是被“逼”出来的
王庆学是第一次被外派到几内亚工作,尽管来之前已经对现场工作环境有了心理准备,但到达后,艰苦的条件还是出乎了他的预料。
没(mei)有(you)(you)(you)起吊设(she)备,没(mei)有(you)(you)(you)起吊挂点(dian),没(mei)有(you)(you)(you)行车……这些使得(de)现场拆检工作的每一步都进行得(de)异常艰(jian)难(nan)。但(dan)是(shi)办法总比困难(nan)多,没(mei)有(you)(you)(you)行车和挂点(dian),就(jiu)用(yong)人力抬(tai),没(mei)有(you)(you)(you)工具(ju)工装,就(jiu)自己(ji)动手做。经过短暂的适应期,在(zai)现场艰(jian)难(nan)工作环境的“逼迫”下,王(wang)庆学找到了一个有(you)(you)(you)效(xiao)的工作方法,那(nei)就(jiu)是(shi)——自己(ji)动手,丰衣足食。
有一次,当电机需要重新对中时,王庆学发现因电机的膜片组件无法拆除,百分表无法安装测量,他便找来废旧钢板和管件,因地制宜,自己制作了测量工装。
类似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除了工作上的难题,生活上的不便也从未消失,几内亚地处非洲,气候炎热,王庆学还要戴着口罩在机器上进行作业,常常感到呼吸困难,他的工作服也总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再加上与当地人生活和饮食习惯有着巨大差异……这些问题,王庆学都用责任心和耐心克服了。
尹旭明:万里征程,不负重任
几内亚电(dian)站现场地处偏(pian)僻荒凉的山(shan)区,缺乏起重用(yong)的吊车,只能靠(kao)肩扛人抬,效率很(hen)低。面对困境,尹旭明迎难而上,创(chuang)造性地开(kai)展工(gong)作(zuo)(zuo),经(jing)常加(jia)班加(jia)点工(gong)作(zuo)(zuo),解决了包括(kuo)电(dian)机轴(zhou)承温度波(bo)动(dong)、磨损、机组振(zhen)动(dong)大对底座高(gao)速的干扰等很(hen)多棘手问(wen)题。经(jing)过3个(ge)月的顽强奋(fen)战,4台机组现在已经(jing)投入正常运行,满足了客户验收生产节点要求,为(wei)公司树立了良(liang)好的品牌形象(xiang)。
与此同时,几内亚的疫情形势也在不断变化,在调试工作期间,非洲当地劳务工出现了发热状况,疫情形势越来越严峻。
当地飞往国内的航班亦越来越少,从每周一班到每月一班,返程机票几乎买不到。从5月到6月,排队订好的机票已经三次被临时取消。返程机票难以购买,归程遥遥无期,当地疫情又日益严峻……这种种精神压力,都被尹旭明凭着强大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扛了下来,他依然每天正常到工地调试,保障机器正常运行。
截(jie)至发稿日期,由(you)于回程机票(piao)尚未买到,两位同事(shi)仍然在几内亚进行调试任务(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