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 2020年“上海工匠”选树命名大会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98名2020年“上海工匠”受到表彰。
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江南造船钱民军、沪东中华张冬伟、七〇四所蒋康、上海船舶工艺研究所陈强4人入选“上海工匠”行列。
至此,在上海船舶系统培养选树的50余名“船舶工匠”中,已有10人入选“上海工匠”。
为造船而生
江南造船| 高级技师、船舶钳工 钱民军
“我叫民军,为造船而生的钱民军,我参与建造过高速集装箱船、化学品船、76000吨散货船和各型高新产品,抢修过‘雪龙’号极地科考船、“远望”系列航天测量船。”钱民军的名字和他所从事的造船事业如此契合。
作为(wei)“雪龙”号主(zhu)管现场工(gong)(gong)程(cheng)师,面对任务(wu)艰巨、作业复杂的(de)维修升级工(gong)(gong)程(cheng),钱民军(jun)必须抢先做好(hao)轴(zhou)舵(duo)系翻(fan)新工(gong)(gong)作,为(wei)下道(dao)工(gong)(gong)序创造良好(hao)的(de)施(shi)工(gong)(gong)条件。他带领(ling)作业队员(yuan)奋勇争(zheng)先,在短短的(de)18天内胜利(li)完成了舵(duo)叶(ye)、桨叶(ye)、CPP、艉密封以(yi)及艉轴(zhou)的(de)拆(chai)卸和复装任务(wu),确保了“雪龙”号在规定(ding)时间内圆满出坞(wu)。
从做好每一件小事开始
沪东中华| 高级技师、船舶电焊工 张冬伟
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船被誉为造船业“皇冠上的明珠”,目前只有少数国家能建造。它的建造难点在殷瓦钢焊接上。殷瓦钢厚度仅0.7毫米,而一艘船的殷瓦钢焊接加起来竟长达130公里,且全船的殷瓦钢不能出现一个针眼大的漏点,否则存在引起整船发生爆炸的隐患!
为了(le)造(zao)出(chu)LNG船,我国“十(shi)年(nian)磨(mo)一(yi)剑”,培(pei)(pei)(pei)养出(chu)一(yi)批掌握这项焊(han)接(jie)技(ji)术的(de)人才,张冬伟就是中国首批取(qu)得殷瓦(wa)(wa)焊(han)工(gong)(gong)G类证的(de)16名(ming)焊(han)工(gong)(gong)之一(yi)。第(di)一(yi)代(dai)殷瓦(wa)(wa)焊(han)工(gong)(gong)掌握该(gai)项技(ji)术后便开始了(le)传、帮、带,为中国培(pei)(pei)(pei)养更多(duo)的(de)殷瓦(wa)(wa)焊(han)接(jie)人才。10余年(nian)来,张冬伟投入国家(jia)海洋装(zhuang)备建设,先(xian)后参与编写了(le)《14万(wan)立方米LNG船殷瓦(wa)(wa)管十(shi)字连接(jie)件(jian)焊(han)接(jie)工(gong)(gong)艺(yi)研究》《LNG船殷瓦(wa)(wa)手(shou)工(gong)(gong)焊(han)自动焊(han)焊(han)接(jie)工(gong)(gong)艺(yi)》等(deng)作(zuo)业指导书,培(pei)(pei)(pei)训出(chu)了(le)100多(duo)名(ming)优(you)秀殷瓦(wa)(wa)焊(han)工(gong)(gong),将工(gong)(gong)匠精神(shen)不断传承。
大工程、小工匠,择一事、终一生
七〇四所| 总工艺师、钳工技师 蒋康
作为我国某型舰船的首批建设者之一,他带领团队攻克了众多特种装置关键工艺技术,解决了关键装置安装调试的世界级难题,研究编制了总装工艺规范、自主设计安装平台和专用工装工具。他还负责完成该船关键设备制造和安装,通过勘验和方案优化,精确施工,带领团队出色完成安装调试任务,设备达到了预定的性能指标,广受好评。
从业近40年来,他始终秉承(cheng)着(zhe)“做默(mo)默(mo)无闻人(ren),干精益求精事”的信(xin)念(nian),践行船舶军工人(ren)默(mo)默(mo)为祖国海军事业奉献(xian)的使命,为国之重器的建造贡献(xian)力量(liang)。
造船装备开发领域的高级专家
上海船舶工艺研究所| 技术带头人 陈强
陈强始终秉承“勤奋务实、追求卓越”的精神,致力于舰船建造工艺装备的开发,为中国舰船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他主持开发的代表性产品有大型邮轮薄板平面分段流水线、中厚板平面分段流水线、中/小组立流水线等智能化产品,以及数控肋骨冷弯机、舵桨轴自动安装平台、数控等离子切割机等单机装备,推动了智能制造、数字化造船的科学发展等;曾获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金奖,中央企业熠星创新创意大赛一等奖,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等,累计获得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
来 源:上海公(gong)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