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ri)前,渤海(hai)(hai)、黄海(hai)(hai)、东(dong)海(hai)(hai)、南海(hai)(hai)逐次结(jie)束休渔期,各大渔港(gang)千(qian)帆竞(jing)发,我(wo)国海(hai)(hai)洋伏(fu)季休渔期全部结(jie)束。
但是你知道嘛,除了传统的捕捞方式,还有一种能够实现“吃鱼自由”的“海上移动牧场”工业化养殖新模式,正在悄悄走上我们的“餐桌” 。
近年来,全球海洋渔业资源总体状况不容乐观,过度捕捞导致海洋渔业资源衰退,传统的网箱等近岸养殖方式则面临养殖密度过大,局部水域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养殖病害及赤潮、绿潮频发,水产品质、安全与环境矛盾日益突出,成为现在海洋产业面临的一大问题。
为解决我国渔业捕捞资源不足,生态养殖环境恶化问题,上世纪80至90年代,我国海洋渔业专家构想了“海上移动牧场”建设蓝图,提出了养殖工船的初步设想,并持续开展大型养殖工船系统研究。
2020年12月19日,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在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武船集团所属北船重工开工建造。
养殖工船
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集成了养殖水体交换系统、鱼苗入舱系统、饲料投喂系统、成鱼起捕系统、加工系统、鱼获冷藏装置、养殖实验室和养殖集控系统,开辟了“海上移动牧场”的工业化养殖新模式。
中国船舶让40年的“海上移动牧场”梦想照进现实,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在渔业工业化养殖领域创造了养殖渔船单船吨位和养殖规模最大、单舱水体量最高,具备高度自动化和信息化的首个10万吨级全封闭可游弋式大型养殖平台等多项国内外纪录,填补了行业空白。
目前,这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开建已过半年,建造进展如何呢?
近日,记者来到(dao)了北船(chuan)重(zhong)工邀请项(xiang)目总师和项(xiang)目负(fu)责人深(shen)度介(jie)绍这艘全(quan)球首制养殖(zhi)工船(chuan)有(you)何独(du)特之处?
35个游泳池,每天水循环20次
该10万吨级大型养殖工船,总长249.9米,型宽45米,型深21.5米。该船设置15个养殖水舱,其中,13个养殖水舱单舱水体5600立方米,相当于两个半游泳池的容量,另外两个养殖舱3600立方米。
每个养殖水舱配备一台3800立方的养殖水泵,通过养殖水泵进行一个强制进水动力排水的循环模式,获取不同海水的温度、盐度,这样可以达到每天20次的循环。
一年四季想去哪里去哪里
该船采用双机双桨配置,可在不同的水域间进行航行。为了满足大黄鱼对于水温的最佳需求,本船采取夏天在北方、冬天在南方的移动养殖模式,船舶在黄海、东海、南海之间随着不同季节进行切换,以实现全年养殖。而且在有台风来的时候,船舶可以采取紧急转场的措施,以达到紧急避台。
嘘!大黄鱼怕吵
该船是一艘养殖船,主要是养殖大黄鱼为主。因为大黄鱼对噪音的要求比较严格,该船的一大难点就是对震动噪音的控制。目前北船重工已经和中国船舶集团七一一所开展产学研研究,并基本完成首套方案,后续对噪声这一块采取一个有效的措施予以控制,满足大黄鱼最高不超过150分贝的要求。
该船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500克以上的大黄鱼不低于3200吨。
中国方案的新突破
养殖工船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多学科交叉和各项关键技术集成的结果。它将船舶技术与养殖技术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从而实现了船舶设计建造、智慧渔业养殖、水产加工等多产业的融合发展,这种创新的深远海养殖模式可以有效规避传统养殖所面临的水质污染、病虫害防治以及恶劣天气所带来的重大风险,从而拓展了我国的深远海国土资源空间,为我国将来的深远海岸养殖引领了新的趋势,同时也为世界的深远海养殖创造了中国模式。
那么,性能如此优秀的一艘养殖工船是如何炼成的呢?
七一一所为“国信1号”提供动力系统、振动噪音控制系统、养殖集控系统。
作为动力系统集成、全船减振降噪的供货方和养殖集控系统的供货方,七一一所与渔机所在系统设计、养殖工艺等方面开展了深度合作,将在“国信1号”上实现“动”与“静”完美演绎,助力高质量工业化养殖的实现。
动力系统方面,不仅需要满足游弋工况下的主动力需求,更需综合考虑不同养殖模式下的全船动力的稳定供应。七一一所提供包括主发电机组、电力推进系统、轴桨推进系统、自动化系统的整套动力系统。船舶在转场时,电力推进系统将发挥作用,使船舶以10海里速度移动,满足航行需求。船舶在锚泊时,主发机组提供全船养殖和加工设备的电力能源,保证养殖的连续性。
振动噪音控制方面,针对大黄鱼对振动和噪声敏感的问题,七一一所对全船舱养环境的水体噪声进行分析计算和优化,同时为探究大黄鱼对水体噪声的敏感性,进行了相关测试试验以验证大黄鱼对水体噪声的应激反应。
养殖(zhi)(zhi)集控方面,七一一所(suo)设计(ji)过程(cheng)中着(zhe)重解(jie)决(jue)了养殖(zhi)(zhi)舱的(de)连续稳定(ding)的(de)新水(shui)供应(ying)及(ji)氧气供应(ying),且在(zai)联(lian)合(he)(he)排污下(xia)兼顾船舶压载的(de)安(an)全稳定(ding)性,以及(ji)针对多种养殖(zhi)(zhi)模式下(xia)的(de)控制(zhi)(zhi)策(ce)(ce)略问题(ti)。在(zai)系统设计(ji)过程(cheng)中,七一一所(suo)深(shen)入了解(jie)养殖(zhi)(zhi)工艺(yi),结合(he)(he)现(xian)代化控制(zhi)(zhi)方法,通(tong)过策(ce)(ce)略半(ban)物理模拟仿(fang)真技术及(ji)柔性控制(zhi)(zhi)方法,已(yi)逐(zhu)步解(jie)决(jue)养殖(zhi)(zhi)模式下(xia)的(de)控制(zhi)(zhi)策(ce)(ce)略难(nan)点,满足工船养殖(zhi)(zhi)需求。
该养殖工船项目以其创新性、前瞻性、引领性、示范性的养殖技术和养殖装备为世界提供了深远海养殖的“中国方案”
| 策 划:甘丰录/高红梅/刘志良
| 记 者:刘志良
| 通讯员:刘亮清
| 责 编:高红梅
| 校 对:周 芒
| 审 核:甘(gan)丰录/项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