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党的二十大报告回顾总结了新时代十年伟大成就、伟大变革,其中“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成为十年来彪炳史册的三件大事之一。
近(jin)年来,在(zai)(zai)助(zhu)力(li)脱贫攻坚(jian)、乡村振(zhen)兴(xing)的道路(lu)(lu)(lu)上,中(zhong)(zhong)国船(chuan)舶集团(tuan)旗下中(zhong)(zhong)国海装从未缺席,始(shi)终以强(qiang)烈的政治责任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用(yong)心用(yong)情用(yong)力(li)办好这件关乎(hu)央企担当的要事(shi),在(zai)(zai)教育帮(bang)扶的路(lu)(lu)(lu)上中(zhong)(zhong)国海装在(zai)(zai)努力(li),在(zai)(zai)补齐乡村基础设施(shi)的路(lu)(lu)(lu)上中(zhong)(zhong)国海装在(zai)(zai)行动,在(zai)(zai)助(zhu)力(li)乡村振(zhen)兴(xing)的路(lu)(lu)(lu)上中(zhong)(zhong)国海装在(zai)(zai)奋进……
跨越1500公里
教育帮扶育希望之花
“我们(men)的教育帮(bang)扶资(zi)金已(yi)全部(bu)打入云(yun)南勐腊县教育帮(bang)扶中心,今年(nian)(nian)共有26名学生获得资(zi)助。”2022年(nian)(nian)10月,中国海装(zhuang)对云(yun)南省勐腊县一(yi)对一(yi)捐资(zi)助学款全部(bu)到位,这已(yi)是企(qi)业(ye)连续三年(nian)(nian)帮(bang)扶该县品学兼(jian)优的学生。
2020年,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重庆、勐腊,相距1500公里的两地,被再次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中国海装积极响应集团公司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满昌于当年10月带队赴云南勐腊县开展教育帮扶工作,向勐腊县第一中学捐赠了价值80万元的教学设备一体机,并开展了“助学圆梦·点亮未来”结对助学行动,公司党员干部和分工会“一对一”帮扶勐腊县近30名学生,直至他们顺利完成阶段性学业。
三年来,每到秋季开学季,中国海装工作人员便会主动对接勐腊县学生帮扶中心,及时了解和跟进帮扶学生的相关情况,并启动“一对一”捐资助学。“这些孩子里面,去年已有三名学生考上了大学,非常感谢你们对勐腊县教育事业的支持。”勐腊县学生帮扶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道。
其实,中国海装对勐腊县的教育帮扶可以追溯到2017年,彼时中国海装党委就对其开展了捐资助学活动,组织党员、员工共计捐款6万余元。
“党(dang)的(de)(de)(de)二(er)十大(da)报告(gao)强调教(jiao)育是国之大(da)计(ji)、党(dang)之大(da)计(ji),在全面推进乡村(cun)振(zhen)兴(xing)(xing)的(de)(de)(de)新阶(jie)段,中国海装(zhuang)将继(ji)续一如既往地做好勐(meng)腊县的(de)(de)(de)教(jiao)育帮(bang)扶工作,让(rang)更多(duo)的(de)(de)(de)孩子上(shang)好学,让(rang)他们通过接(jie)受(shou)教(jiao)育、掌握知识改写命运,早日成长(zhang)为振(zhen)兴(xing)(xing)家乡、建设祖国的(de)(de)(de)栋梁之才(cai)。”中国海装(zhuang)企业负责人表示。
在积极开展教(jiao)育帮(bang)(bang)扶的同时(shi),近年来,中(zhong)国海装还积极参(can)与(yu)当(dang)地消费(fei)帮(bang)(bang)扶,累计在勐腊、丘北等地投入近600万(wan)元采购茶叶、蜂蜜、冬(dong)瓜猪(zhu)等农特(te)产品,助(zhu)力乡村(cun)振兴。
400余盏灯火
照亮大山深处归家路
盏盏灯火,缕缕情深。在渝鄂交界的重庆市彭水县三义乡,地处典型的高寒冷凉山区,基础条件落后。
聚焦为三义乡补齐基础设施这一短板,中国海装党委通过了向三义乡帮扶的决议,出资300余万元为三义乡下辖的五丰村、龙合村、莲花村等多个村庄安装路灯。路灯工程分两期推进,共计安装了400多盏路灯,让周边1700多户村民受益。
“以前村里一到晚上都黑黢黢的,想不到这次回来变得亮堂堂了!”一期路灯工程竣工后,在春节前夕,中国海装路灯验收工作人员恰巧遇上三义乡龙合村1组外出务工回家的村民文天茂,他对工作人员讲到一回来就看见村里发生的这一变化,让他很是惊喜。
路灯工(gong)程完工(gong)后,中国海装又马不停蹄(ti)地参与到重(zhong)庆市文明办“爱心进农家”行(xing)动中,再(zai)次组织人员(yuan)深入彭水三义乡开展专题(ti)调(diao)研。
通过调研,中国海装工作人员了解到三义乡莲花村易地搬迁项目作为市级示范项目,正处于建设收尾阶段,党建及文化阵地亟待建设。在对接三义乡的实际需求后,中国海装党委决定对莲花村易地搬迁项目开展党建及文化阵地建设。随后,施工人员进入三义乡莲花村,开始绘制文化墙。
文化墙共有17面,向广大村民宣传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色彩鲜明、正能量满满的文化墙赢得了村民啧啧称赞。
一台台大风车
点缀乡村美景助振兴
在华北平原的田埂上,一(yi)台台由钢混塔(ta)筒(tong)搭载的风电(dian)机组(zu)不仅发出绿电(dian),白(bai)色(se)的大风车还(hai)点缀其中,与农田相(xiang)映成趣,勾勒出一(yi)派(pai)乡(xiang)村(cun)美景,成为乡(xiang)村(cun)旅游的网红打(da)卡地。
近年来,随着国内风电技术的发展,让原本只能进行耕种的田间地头,也变成了风资源平价开发区。在这些地区,风资源具备低风速、高切变的特点,中国海装通过采用钢混塔筒升高轮毂高度,成为了捕风的最佳解决方案之一。
中国海装将高塔(ta)筒风(feng)(feng)电机(ji)组(zu)安装在(zai)田埂上,不(bu)(bu)仅不(bu)(bu)会占(zhan)用(yong)(yong)耕地,同时(shi)更不(bu)(bu)会影(ying)响农业生产。有研(yan)究测算(suan),开发1亿千瓦风(feng)(feng)电装机(ji)需(xu)用(yong)(yong)地12万(wan)平方(fang)米(mi),即180亩,相当(dang)于十几个足(zu)球场的(de)大小,而风(feng)(feng)机(ji)安装在(zai)田埂上,不(bu)(bu)仅不(bu)(bu)占(zhan)用(yong)(yong)耕地,同样也能(neng)产生可观的(de)发电量。同时(shi)风(feng)(feng)电场的(de)建设(she)除(chu)机(ji)组(zu)本身(shen)之外(wai),还(hai)需(xu)部分(fen)配套设(she)施完善,如道路、桥(qiao)梁的(de)建设(she),这可对(dui)推动乡村(cun)交通的(de)发展,助推乡村(cun)振(zhen)兴(xing)。除(chu)此之外(wai),“风(feng)(feng)机(ji)+农田”的(de)组(zu)合能(neng)吸引观光(guang)游客、摄影(ying)爱好者,能(neng)成为促进(jin)当(dang)地旅(lv)(lv)游经济(ji)振(zhen)兴(xing)的(de)方(fang)式(shi)之一,进(jin)一步实现旅(lv)(lv)游富(fu)民。
跨越华北平原,来到美丽山城。在重庆武隆,热门的“风车打卡”也悄然成为了乡村旅游的一种新的打开方式,让武隆多了一张观光旅游新名片。在这里,中国海装第一个批量风电场、中国西南地区首个风电场——武隆寺院坪风电场的58台风机巍峨耸立的山巅之间,徐徐转动,成为了山区新风景!
“寺院坪是(shi)我们镇的(de)(de)最高点,小时候(hou)我们上山玩耍只觉得风呼呼的(de)(de),从(cong)没想过这(zhei)些风还能(neng)让(rang)家(jia)乡(xiang)变得这(zhei)么热闹。”对于家(jia)乡(xiang)近年来的(de)(de)变化,小镇居民王(wang)飞(fei)燕感慨颇多。
在重庆本土的热门论坛上,关于“风车”“寺院坪”关键词的帖子,列表长达几十页,单篇热门帖子阅读量近20万。群山+风车的新风景,成为了人们必到的打卡地。每到周末,自驾前来看风车的队伍排起长队,宾馆、民宿、农家乐常常一床难求。
得益于“风车经济”带来的红利,王飞燕原本在外务工的表弟夫妇,从沿海电子厂回到了家乡,两口子办起了小吃店、农家乐,家里老人孩子不用留守,还能有不错的收益,全家人乐开了花。
当前,一幅幅“风机+农田”“风机打卡”的美景已映入人们眼帘,中国海装也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央企的责任与担当助力乡村振兴,也用一台台风电机组助力我国的绿色发展,让祖国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 通讯员:李 静
| 责 编:周 芒
| 校 对:王 琦
| 审 核:项 丽(li)/甘丰录(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