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中国船舶集团七〇八所设计、江南造船建造的我国最大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中山大学”号在上海命名下水。“中山大学”号总长114.3米,型宽19.4米,型深9.25米,吃水6米。该船具备无限航区全球航行能力,经济航速11.5节,最大试航速度16节,经济航速下续航能力15000海里,额定人员编制下自持力60天,定员100人。
“中山大学”号是目前我国排水量最大、综合科考性能最强、创新设计亮点最多的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作为新一代海洋综合科考船,“中山大学”号在国内科考船中具备多个“首次”。该船在国内科考船中首次采用L型全回转低噪声推进器、首次采用轮缘永磁侧推、首次采用直流母排+储能蓄电池的组合设计、首次采用全航速主动式减摇鳍等。“中山大学”号环保性能突出,满足最新国际排放要求,并将取得中国船级社(CCS)Clean标志,确保对大气环境、水体等科考调查的影响降至最低。
“中山大学”号具备科学考察和人才培养的双平台功能。其配备了大量先进科考仪器和科考操控支撑设备,建有设施先进、功能齐全,能满足样品处理、检测分析和数据处理的各类实验室,船舶平台的综合性能和科考功能具有世界一流水平,是名副其实的海上大型“移动实验室”。
“中山大(da)学”号(hao)的(de)(de)科考(kao)作(zuo)业实(shi)验(yan)空间大(da),可扩(kuo)展性强。除(chu)760平(ping)方米的(de)(de)固(gu)定实(shi)验(yan)室(shi)外(wai)(wai),艉甲板作(zuo)业面积(ji)超过610平(ping)方米,可搭载十多(duo)个移动集装箱(xiang)式实(shi)验(yan)功能模块(kuai),大(da)大(da)提高了船(chuan)舶的(de)(de)综(zong)合科考(kao)作(zuo)业能力(li)(li)和工(gong)作(zuo)效率。此外(wai)(wai),该船(chuan)还拥有直升机热降(jiang)平(ping)台(tai)(tai),可有效提高人员输送(song)和物(wu)资转运能力(li)(li),并可作(zuo)为无(wu)人机的(de)(de)起降(jiang)平(ping)台(tai)(tai),从三维空间上大(da)大(da)扩(kuo)展了该船(chuan)科考(kao)观测的(de)(de)范围。
同其他科考船相比,“中山大学”号建造层面的一大特点是,该船直升机甲板以上包括观察室、驾驶室在内的三层甲板采用了全铝合金结构,以达到优化全船性能的作用。据悉,铝合金的热收缩量是普通碳钢的2.5倍,这意味着铝合金的焊接难度更大、变形控制的精度要求更高。为此,江南造船组织铝合金焊接团队,评定焊接工艺、制定施工工艺参数、设计焊接工艺窗口,在直升机甲板和上层建筑处,采用了钢铝复合接头做过渡连接 。
“中山大学”号下水后将立即开展舾装调试工作,预计于今年12月试航、2021年上半年交付使用。
来(lai) 源(yuan):七〇八所/中(zhong)国船(chuan)舶报/央视新(xin)闻直播间(jian)